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以來,人們對自貿區金融改革產生了無限遐想。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就此話題獨家專訪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他表示,上海自貿區改革主要任務是投資和貿易便利化,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由于這些離不開金融,也就有了金融領域的一系列改革和開放,“綜合來看,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形態,事實上就是境內的離岸金融。” 第一財經日報:在你看來,設立上海自貿區的意義是什么? 連平:上海自貿區是以開放促進改革的又一次嘗試,應該會把中國的改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中國曾經大體有三次先例,起先是深圳的開放,接下來是浦東的開發開放,后來又是2003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是最近這些年慢下來了。目前來看,以開放促進改革新的推動抓手就是自貿區。 自貿區不會僅有一個,日后可能會有一批出現。廣州、廣西、天津、新疆等地現在都在申請,有可能逐步推出,不同的地方可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說廣西,就可以邊貿為主,金融等范疇的改革就可能會相對弱一些。 日報:自貿區的設計主要會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連平:自貿區主要有四個方面的任務和措施。 其一是投資領域的擴大開放,擴大服務業的開放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過去開放以工業制造業的開放為主導,而自貿區的開放強調以服務業的開放為主,包括金融服務、航運服務等。其實在28平方公里的區域也搞不了什么制造業。 同時自貿區會加快貿易方式的轉變。新型業態的貿易將提升我們的出口價值,提升在國際貿易價值鏈中的地位。目前我們的貿易價值還處于相對低端的位置,很多還是給國際品牌打工。我們的確要升級換代。值得關注的是,自貿區將提升國際航運服務的能級。自貿區若能推行與國際水準持平的航運標準,那么相應也將帶動金融體制的改革,與國際航運金融接軌。 還有一部分改革任務是完善行政法制領域的制度保障。現在上海自貿區已經提請廢除了四部法律,比較多的涉及投資方面。因為首先要投資,讓資金進來,讓企業進來。在管理方面,強調一線放開,也就是說區內和國際市場之間是開放的、融通的,但與上海的其他地方要相對隔離,即二線安全高效管祝 當然,自貿區的金融改革無疑是一部重頭戲。 日報:自貿區在金融改革方面會有突破? 連平:上海自貿區改革任務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我認為在金融領域自貿區未來肯定會有幾個方面的突破。 其一是資本和金融賬戶的可兌換。自貿區是和國際接軌的貿易、和國際接軌的投資,國際資金進來了,首先要沒有限制,進來的美元、歐元,要能換成人民幣及其他貨幣。資本項下可兌換要滿足人們的需要,這是國際自由貿易區的通行做法,否則企業不會過來。 與之相關聯的就是匯率改革。這方面要和國際市場接軌,匯率就要實現自由化。其中,美元和人民幣會受到兩個市場的影響,即香港市懲中國內地外匯交易中心。因為美元對人民幣有交易的地方一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另一個是香港地區,香港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有差價的,那么受哪個市場的影響多一些,這就要由市場供需決定了。 同時,外匯管理和外債管理都需要用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如果還用境內的外匯管理條例去管自貿區,肯定是做不成。外債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對區內的銀行資金的管理,就不能從區外境內去吸收存款,其來源一是吸收區內的存款,二是從國際市場上借錢,比如說從美國市場去拆借資金都可以。 日報:放開存款利率,這一利率市朝改革的最后一道門檻會被跨越? 連平:區內人民幣利率水平無論是貸款利率還是存款利率,都應該放開。這里和香港市場之間應該是沒有嚴格管制的。也就是說,這里的利率價格應由供求關系、金融機構自由定價。 與匯率價格一樣,自貿區的利率市朝以后,人民幣利率價格也將會形成自己的一個價格,不同于非常低廉的香港,也不會同于境內市場,其價格可能介于兩者之間。 還有在金融管理方面,在區內的金融管理,是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來進行,比如說不一定搞存款準備金制度。區內銀行也不需要區外境內的總行或上一級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它的流動性靠區內機構解決。缺的話從國際市場拆入,不能從境內市場拆入。其實從國際市場拆入資金成本很低,這樣,也能保證在區內的貸款利率相對而言較低。這應該是一個變化的趨勢。 日報:為何不是區外境內銀行或上級金融機構給區內提供流動性? 連平:不排除一些金融機構在區內設立相應機構的時候,一次性提供資本金或者營運資金,但提供完以后就不應再有資金往來了;還要排除特殊情況,在運營困難、出現危機的時候,可以通過央行的批準進行流動性提供。 但在正常情況下,不提供流動性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境內區外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如果提供了流動性,那么就應該允許資金再回流,如要這樣,問題就來了。要知道,在這個市場上它的一個特點就是賬戶要分開。現在像一些銀行比如交行、招行、浦發、深發展等銀行有離岸金融業務,而離岸金融業務的資金、業務往來賬戶都單獨運作,與國際市場接軌,但與境內的業務賬戶是分賬戶管理。在自貿區里面的處理就應該如此處理,不能往來,如果這個隔離墻被打通,風險非常大。比如當年泰國引爆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是在危機之前,大量的資金進入離岸賬戶,離岸賬戶再向在岸賬戶投放,繞過了外匯管理,然后這些資金一下子撤離的時候,打擊幾近毀滅性。 盡管自貿區在地理上是中國境內,但是它是在關外,它的管理是與國際市場接軌。其實,總的來看,在上海自貿區,就是離岸金融中心的做法。對銀行而言,將來既有了離岸金融業務的概念,又有了離岸金融區域的概念。 日報:自貿區改革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連平:在自貿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毫無疑問又向前跨進一步。在區域內經營的人民幣其實就是離岸貨幣,現在人民幣在香港和倫敦都是離岸貨幣,如果上海做起來的話,人民幣在國際上發揮它的功能就會有進一步的基矗比如說貿易支付結算功能,在自貿區里面會有很多中資企業,為了規避匯率風險,更多的人愿意用人民幣;另外,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也會發展,我們國家現在鼓勵用人民幣對外投資,那么將來自貿區設立的企業,只要備案,就可以進行對外投資,那么大量的中資企業,將有很大的動力用人民幣進行境外投資;同時,人民幣作為一種交易貨幣也會有所發展,因為在這里面金融是自由化,會有很多衍生產品出現,人民幣作為一種交易貨幣其業務機會也會迅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