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會導致人民幣貶值日益加劇嗎?是利是敝?
中國銀行業協會在京發布《中國銀行業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發展報告》稱,隨著貿易結算中人民幣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離岸本幣市場建設初具規模,人民幣國際化的初始條件已經較為成熟。
來自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達72343.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1.6%。其中,貨物貿易結算金額58973.5億元,同比增長10.4%。
《報告》進一步指出,目前,香港是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截至2015年底,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存款接近1萬億元,開展人民幣業務的金融機構達150家。除香港外,倫敦、新加坡、臺北、巴黎、法蘭克福、悉尼等依托自身特點逐漸發展成為各有側重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但《報告》亦提醒,盡管人民幣在貿易活動和資本市場流動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但未來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仍需注意三大挑戰,包括中國的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升級、國內的金融體系比較脆弱和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增加等。
比如,就國內的金融體系而言,《報告》認為,目前包括資本賬戶開放、資本市場多層次化等金融改革還在緩慢推進中,一旦國內金融體系開放,大量虛擬的金融衍生工具所導致的資本交易額會遠超國際貨物貿易額度,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國際游資的純投機行為,可能沖擊整個金融體系。
針對商業銀行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應發揮的作用,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突破交易貨幣的瓶頸。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深入,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融資與投資過程中使用占比不斷提升,產品更加多樣,流動渠道更加暢通,在幫助企業降低因匯率變動帶來的交易成本的同時,帶來了更多的人民幣計價貿易與投資機會。
以“一帶一路”為例,楊再平指出,在“一帶一路”經貿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積極推進人民幣與沿線國家貨幣的報價和直接交易,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使用范圍,降低使用第三國貨幣對雙邊貿易往來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積極創新人民幣風險規避與資金增值產品,打消沿線國家企業使用人民幣的后顧之憂,并進一步促進人民幣用于沿線國家資產計價、納入沿線國家儲備貨幣,提升人民幣接受程度。此外,商業銀行還應不斷完善人民幣資金清算渠道,構建更為暢通的人民幣跨境流通機制,提升人民幣使用的便利化程度。
國際化能不能自由兌換?
來自中國央行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達72343.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1.6%。其中,貨物貿易結算金額58973.5億元,同比增長10.4%。
《報告》進一步指出,目前,香港是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截至2015年底,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存款接近1萬億元,開展人民幣業務的金融機構達150家。除香港外,倫敦、新加坡、臺北、巴黎、法蘭克福、悉尼等依托自身特點逐漸發展成為各有側重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但《報告》亦提醒,盡管人民幣在貿易活動和資本市場流動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但未來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仍需注意三大挑戰,包括中國的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升級、國內的金融體系比較脆弱和貨幣政策調控難度增加等。
比如,就國內的金融體系而言,《報告》認為,目前包括資本賬戶開放、資本市場多層次化等金融改革還在緩慢推進中,一旦國內金融體系開放,大量虛擬的金融衍生工具所導致的資本交易額會遠超國際貨物貿易額度,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國際游資的純投機行為,可能沖擊整個金融體系。
針對商業銀行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應發揮的作用,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突破交易貨幣的瓶頸。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深入,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融資與投資過程中使用占比不斷提升,產品更加多樣,流動渠道更加暢通,在幫助企業降低因匯率變動帶來的交易成本的同時,帶來了更多的人民幣計價貿易與投資機會。
以“一帶一路”為例,楊再平指出,在“一帶一路”經貿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積極推進人民幣與沿線國家貨幣的報價和直接交易,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使用范圍,降低使用第三國貨幣對雙邊貿易往來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積極創新人民幣風險規避與資金增值產品,打消沿線國家企業使用人民幣的后顧之憂,并進一步促進人民幣用于沿線國家資產計價、納入沿線國家儲備貨幣,提升人民幣接受程度。此外,商業銀行還應不斷完善人民幣資金清算渠道,構建更為暢通的人民幣跨境流通機制,提升人民幣使用的便利化程度。
國際化能不能自由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