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司內部審計報告怎么寫?
內部審計報告是內審機構對特定審計業務進行廣泛深入的審計和調查后撰寫的一種反映事實、揭露問題、提出建議的一種審計文書。它沒有固定的書寫格式,各企業審計人員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有不同的寫作方式。以下是在實踐中總結的內部審計報告寫作思路與方法。
不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怎么寫?
一、條理要清晰
撰寫內審報告中主要一點是重要事項優先。以此類推,直到報告完畢,因為高層不會關注一些小問題,或者說是風險不大的問題。在寫作中要說明為了查明什么,已經抽查了多少數量或資料,經過匯總、核對與分析發現了什么問題,事情的嚴重性(最好能說明金額數量),此舉違反了什么法規、制度及工作程序。還要有當事人及主管領導的解釋,以及現在的管理與控制狀況。最后是內審人員就此事所提出的管理建議。一般對某個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報告時,寫作順序為:為了審計……,抽查了……,發現……,金額數量……,違反……。當事人或主管解釋……。我們建議……等等,這樣的寫作順序顯得條理比較清楚。
二、表達要簡明
內審報告寫作時盡可能多用圖表,圖形或表格能把復雜的數據及文檔一目了然地展示給報告的使用者,實際工作中也恰好證實了這一點。
三、分析要詳盡
審計就是以事實與數據說話,通過對發現問題的匯總與分析揭示問題,以尋找原因、界定事實。
1、收集數據要具體。注明抽查的數量及發現問題多少件(單),匯總金額是多少等等,數據越具體,對后期的分析和對比就越容易,結論就越準確;
2、分析思路要開闊。分析思路不能局限于項目之內,公司之間,要把項目審計取得的數據放在更大的深度與廣度分析。如區內數據要放到全市、全省仍至全國范圍來看;市場信息與網上信息比較。通過多方多維度的對比分析,情況就會逐漸明朗。此分析方案對價格的變更等分析適用。
3、了解原因要深入。管理層主要是針對發現的問題而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而查找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內審工作必不可少的步驟,對事情了解深入,能作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原因與解釋。
四、歸類要合理
同類問題統一歸納,撰寫時按工作流程順序書寫。由于審計項目時間較長、審計人員較多、發現問題較多且復雜,在寫作報告時容易產生以下問題:
1、報告問題不按問題重要性或工作流程順序。在寫作審計報告時,一般是按工作流程順序各點分類書寫。例如,撰寫采購的內審報告時,可以按采購部門工作流程順序書寫,即:按采購申請單、采購比質比價、領導審批、發出訂購單、物資驗收單、財會付款等順序分類報告。
2、報告問題沒有分類,各類問題常常交差羅列,整篇文章讀起來雜亂無章,無法掌握重點及類別。例如,第一點講系統軟件出現的問題,第二點講工作流程的問題……第五點又講關于系統軟件的問題,這樣簡單的羅列無法集中深入地揭示問題和剖析問題形成的原因,自然也就無法提出好的對策和建議,報告使用者也難以歸納問題的要點,不便于執行相關的管理措施。
五、建議要可行
不懂公司內部審計報告怎么寫?
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措施。通過上述步驟,內審報告已初具雛形,現在只剩下管理建議這一部分了。這一部份也很重要,如果說審計是為了發現問題,那么管理建議就是為解決問題而出謀劃策,建議方案水平的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管理層對問題的解決速度與決策。撰寫管理建議時最常見也最忌諱的毛病就是針對性不強,分析問題部份與管理建議之間缺乏相關性,造成建議沒有針對性,管理建議泛泛而論,沒有明確的方案與做法,沒有操作性,更不用說有效果了。如常見的有“建議加強會計法合同法的學習,提高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意識”、“建議進一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加強內控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