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購無形資產估值策略
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對外投資的主要領域已從傳統的資源及采礦業轉為制造業、商務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上述三個領域分別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24.7%、22.8%和14.3%。
企業增長無形資產是企業持續運營的基礎
創辦一家企業,其初衷是籌集一系列組合資產,通過經營獲得一定水平的收入,讓企業可以持續營運。作為資產的一種,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例如房地產、設備等)及營運資金共同構成企業營運的基礎。
當需要根據會計準則進行收購價分配,提出有關財產稅或其他稅務的上訴,或由于可能進行轉讓而有必要將無形資產與其他營運資產加以區分時,通常會由估值師對無形資產進行估值。
在闡釋無形資產的定義前,我們需要先探討一下如何把一家企業發展成可持續運營的實體,企業價值(business enterprise value, BEV)和企業的資產價值如何隨企業盈利的增長而變化。
在創業階段,企業的盈利(收益)非常低甚至等于零,所得收入甚至不足以提供有形資產的合理回報,企業價值只能以有形資產的套現或拍賣價值衡量。此時,無形資產價值極低,甚至毫無價值。
在發展階段,收益的水平可支持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不過仍屬偏低水平,由于盈利尚少,當然投資回報也低,企業還會經歷一定程度的經濟性退化(economic obsolescence)。
在增長或成熟期,企業的表現相當理想,前景也非常樂觀。此時有形資產的價值開始增加并可覆蓋其物理的損耗和功能性折舊額。同時,無形資產的價值也開始上升并可支持其攤銷額。
當盈利繼續持續增長并達至一定數額前,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在一定的時間內仍然維持不變。隨著盈利的增長,商譽作為包括其他不可識別的無形資產的一個集合體開始體現價值。
綜上,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資產價值會隨著企業漸趨成熟以及盈利上升而轉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企業盈利偏低的時候,無形資產也可能會存在,而無形資產正是企業持續經營的關鍵因素。
無形資產的簡介及其基本估值方法
無形資產的價值可運用傳統評值方法進行估值,包括:成本法、銷售交易比較(即市場法)和收入法。三種評估方法均可反映出市場狀況。
營運中的企業,其無形資產一般包括完整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及管理團隊、營運規程、軟件、營運執照和許可證、合約和協議、廢氣排放和排污許可證。其他無形資產通常與運營中的企業及生產設備有關,包括商號、商標、版權、工程圖樣、專利權、研發,以及商譽,等等。
1、完整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及管理團隊
經營企業需要完整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和管理團隊,倘若沒有工作人員,企業根本不能運作,企業價值等于零,而有形資產價值只會相等于最初階段的以套現或拍賣價來衡量的價值。
組成一支員工隊伍需要時間和資金。大部分人員可以通過在報紙或專業刊物刊登廣告招聘,但物色資深工程人員和管理人才,則需要借助獵頭公司。
組成工作隊伍之后,必須對其提供培訓。在培訓期間,雇員未達最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培訓期是企業的成本之一。當完整及訓練有素的工作隊伍建立后,就會成為企業的有價值資產。
每年所支付的薪酬并不等于工作隊伍的價值,因此也不屬于無形資產。每年的雇員薪酬,包括經常開支(例如福利、假期和保險),屬于維持工作隊伍的開支。如果沒有薪酬,人員會離職,工作隊伍的價值隨之跌至零。如果沒有工作隊伍,企業便無法展開運營。因此工作隊伍的價值等于組成及培訓的成本,并非維持工作隊伍的成本。
2、營運規程
不同的場所通常會有各自獨特的營運規程(OMP),因此一般會由有關場所的人員訂立,以便安全有效經營。有時候,監管機構亦會要求企業訂立營運規程。基于業務本身所涉及的風險程度,營運規程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計算營運規程的成本,需考慮建立和測試程序,以及將其編寫為文件并印發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3、軟件
軟件用于操作場所的個人電腦、服務器、主機、控制器和其他計算機設備。軟件可向供應商購買,亦可自行研發。既有公開發售的現成軟件,如Microsoft Windows和Word Lotus 1-2-3,也可以由程式編寫員和工程師開發場所和器材專用軟件。通用軟件通常較為經濟,而專用軟件大多非常昂貴。
公開發售的軟件成本是估值當日的購入成本,而專用軟件成本則包括編寫代碼、測試、記錄、修正和執行的成本。隨著時間推移,軟件功能過時,其價值也會下跌。
4、營運執照或許可證
營運執照和許可證由政府機構簽發,用以規范各類企業運作。申領營運執照和許可證的成本一般會被視作資產的價值。申領費用可查核公開資料,也可根據申領程序中所需之人力資源成本及相關支出計算出來。
與運營執照和許可證有關的基本成本,包括進行必要研究工作和文書工作的成本,有關的工作由企業雇員(一般為律師)或外部顧問公司負責。
如果是由企業本身人員負責,則估計成本是完成工作所需時間乘以參與工作員工薪酬(工資加福利)。如果是由外部顧問公司負責有關工作,則估計成本是相關的服務費用。若干運營執照和許可證(例如核電廠或水電站的營運執照和許可證)會有限期,但都可以更新。
5、合約和協議
合約和協議是營運企業的主要資產。如沒有合約和協議,商業活動的效率會極低。企業創辦初期,可能并無任何合約和協議,則商業活動的成本較高。當企業擁有人成功訂立合約,以折扣價購入貨物,利潤就會相應增加。
合約的價值在于當企業擁有該等合約時,可以以比市價更優惠的價格進行購買。所以,合約的公平價值,可根據合約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距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貼現而成。
合約和協議還有其他價值,其中包括達成合約的成本。在若干情況下,有關成本可能并不重大,不過如果企業擁有大量合約,合計起來,其有關成本會相當可觀。有關的成本一般是達成合約所涉及的法律和管理費用。
合約的另一價值則在于,一旦一則合約達成,那么日后達成同類合約的風險就會減少,因此獲得利潤要面臨的風險也會降低,這也構成了合約的價值。
6、商號和商標
商號、商標、象征企業的標志,對于著名且注重市場推廣的企業來說有相當的價值。顧客對于商號和商標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其價值。著名的商號和商標一般都注重推廣,企業擁有人因而需要投放大量資金確保大眾可以經常接觸到其商號和商標。
更多的宣傳可能意味著更多的銷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商號和商標的價值可基于以往每年投放于宣傳推廣的金額。該等無形資產的價值,一般以前五年或十年的宣傳推廣成本現值,作為估值日的價值。
商號和商標的價值也可以專利權費用省免法(relief-from-royalty)評估。這是收息法中其中一種評估方法。
根據專利費用省免法,假設企業應擁有該商號和商標,可省免向第三者付出因使用該商標或商號的專利權。只要把預計獲省免的專利權費用(除稅后),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便可得出商號或商標的價值。
7、其他無形資產
其他可值得研究的無形資產包括企業與客戶及經銷商的關系、排放許可、專利權、版權、圖樣、設計、地圖、記錄、配方、商業秘密、專門技能、研究及開發、有利的租約、持續經營以及其他能為擁有人帶來經濟優勢的資產(包括商譽)和未確認無形資產。
以上只是簡略地介紹了一些無形資產的基本概念及估值方法。在實際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遠不如以上所述那么簡單,評估專業人士需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的評估方法加以合理地選擇。
總之,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將經歷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的過渡。盡管有形資產是企業營運的基礎,但無形資產才是企業持續營運并使企業達到更高盈利水平的關鍵。
轉載自:走出去智庫(CGGT)
文 :道衡美評
企業增長無形資產是企業持續運營的基礎
創辦一家企業,其初衷是籌集一系列組合資產,通過經營獲得一定水平的收入,讓企業可以持續營運。作為資產的一種,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例如房地產、設備等)及營運資金共同構成企業營運的基礎。
當需要根據會計準則進行收購價分配,提出有關財產稅或其他稅務的上訴,或由于可能進行轉讓而有必要將無形資產與其他營運資產加以區分時,通常會由估值師對無形資產進行估值。
在闡釋無形資產的定義前,我們需要先探討一下如何把一家企業發展成可持續運營的實體,企業價值(business enterprise value, BEV)和企業的資產價值如何隨企業盈利的增長而變化。
在創業階段,企業的盈利(收益)非常低甚至等于零,所得收入甚至不足以提供有形資產的合理回報,企業價值只能以有形資產的套現或拍賣價值衡量。此時,無形資產價值極低,甚至毫無價值。
在發展階段,收益的水平可支持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不過仍屬偏低水平,由于盈利尚少,當然投資回報也低,企業還會經歷一定程度的經濟性退化(economic obsolescence)。
在增長或成熟期,企業的表現相當理想,前景也非常樂觀。此時有形資產的價值開始增加并可覆蓋其物理的損耗和功能性折舊額。同時,無形資產的價值也開始上升并可支持其攤銷額。
當盈利繼續持續增長并達至一定數額前,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價值在一定的時間內仍然維持不變。隨著盈利的增長,商譽作為包括其他不可識別的無形資產的一個集合體開始體現價值。
綜上,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資產價值會隨著企業漸趨成熟以及盈利上升而轉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企業盈利偏低的時候,無形資產也可能會存在,而無形資產正是企業持續經營的關鍵因素。
無形資產的簡介及其基本估值方法
無形資產的價值可運用傳統評值方法進行估值,包括:成本法、銷售交易比較(即市場法)和收入法。三種評估方法均可反映出市場狀況。
營運中的企業,其無形資產一般包括完整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及管理團隊、營運規程、軟件、營運執照和許可證、合約和協議、廢氣排放和排污許可證。其他無形資產通常與運營中的企業及生產設備有關,包括商號、商標、版權、工程圖樣、專利權、研發,以及商譽,等等。
1、完整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及管理團隊
經營企業需要完整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和管理團隊,倘若沒有工作人員,企業根本不能運作,企業價值等于零,而有形資產價值只會相等于最初階段的以套現或拍賣價來衡量的價值。
組成一支員工隊伍需要時間和資金。大部分人員可以通過在報紙或專業刊物刊登廣告招聘,但物色資深工程人員和管理人才,則需要借助獵頭公司。
組成工作隊伍之后,必須對其提供培訓。在培訓期間,雇員未達最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培訓期是企業的成本之一。當完整及訓練有素的工作隊伍建立后,就會成為企業的有價值資產。
每年所支付的薪酬并不等于工作隊伍的價值,因此也不屬于無形資產。每年的雇員薪酬,包括經常開支(例如福利、假期和保險),屬于維持工作隊伍的開支。如果沒有薪酬,人員會離職,工作隊伍的價值隨之跌至零。如果沒有工作隊伍,企業便無法展開運營。因此工作隊伍的價值等于組成及培訓的成本,并非維持工作隊伍的成本。
2、營運規程
不同的場所通常會有各自獨特的營運規程(OMP),因此一般會由有關場所的人員訂立,以便安全有效經營。有時候,監管機構亦會要求企業訂立營運規程。基于業務本身所涉及的風險程度,營運規程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計算營運規程的成本,需考慮建立和測試程序,以及將其編寫為文件并印發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3、軟件
軟件用于操作場所的個人電腦、服務器、主機、控制器和其他計算機設備。軟件可向供應商購買,亦可自行研發。既有公開發售的現成軟件,如Microsoft Windows和Word Lotus 1-2-3,也可以由程式編寫員和工程師開發場所和器材專用軟件。通用軟件通常較為經濟,而專用軟件大多非常昂貴。
公開發售的軟件成本是估值當日的購入成本,而專用軟件成本則包括編寫代碼、測試、記錄、修正和執行的成本。隨著時間推移,軟件功能過時,其價值也會下跌。
4、營運執照或許可證
營運執照和許可證由政府機構簽發,用以規范各類企業運作。申領營運執照和許可證的成本一般會被視作資產的價值。申領費用可查核公開資料,也可根據申領程序中所需之人力資源成本及相關支出計算出來。
與運營執照和許可證有關的基本成本,包括進行必要研究工作和文書工作的成本,有關的工作由企業雇員(一般為律師)或外部顧問公司負責。
如果是由企業本身人員負責,則估計成本是完成工作所需時間乘以參與工作員工薪酬(工資加福利)。如果是由外部顧問公司負責有關工作,則估計成本是相關的服務費用。若干運營執照和許可證(例如核電廠或水電站的營運執照和許可證)會有限期,但都可以更新。
5、合約和協議
合約和協議是營運企業的主要資產。如沒有合約和協議,商業活動的效率會極低。企業創辦初期,可能并無任何合約和協議,則商業活動的成本較高。當企業擁有人成功訂立合約,以折扣價購入貨物,利潤就會相應增加。
合約的價值在于當企業擁有該等合約時,可以以比市價更優惠的價格進行購買。所以,合約的公平價值,可根據合約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距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貼現而成。
合約和協議還有其他價值,其中包括達成合約的成本。在若干情況下,有關成本可能并不重大,不過如果企業擁有大量合約,合計起來,其有關成本會相當可觀。有關的成本一般是達成合約所涉及的法律和管理費用。
合約的另一價值則在于,一旦一則合約達成,那么日后達成同類合約的風險就會減少,因此獲得利潤要面臨的風險也會降低,這也構成了合約的價值。
6、商號和商標
商號、商標、象征企業的標志,對于著名且注重市場推廣的企業來說有相當的價值。顧客對于商號和商標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其價值。著名的商號和商標一般都注重推廣,企業擁有人因而需要投放大量資金確保大眾可以經常接觸到其商號和商標。
更多的宣傳可能意味著更多的銷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商號和商標的價值可基于以往每年投放于宣傳推廣的金額。該等無形資產的價值,一般以前五年或十年的宣傳推廣成本現值,作為估值日的價值。
商號和商標的價值也可以專利權費用省免法(relief-from-royalty)評估。這是收息法中其中一種評估方法。
根據專利費用省免法,假設企業應擁有該商號和商標,可省免向第三者付出因使用該商標或商號的專利權。只要把預計獲省免的專利權費用(除稅后),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便可得出商號或商標的價值。
7、其他無形資產
其他可值得研究的無形資產包括企業與客戶及經銷商的關系、排放許可、專利權、版權、圖樣、設計、地圖、記錄、配方、商業秘密、專門技能、研究及開發、有利的租約、持續經營以及其他能為擁有人帶來經濟優勢的資產(包括商譽)和未確認無形資產。
以上只是簡略地介紹了一些無形資產的基本概念及估值方法。在實際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遠不如以上所述那么簡單,評估專業人士需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的評估方法加以合理地選擇。
總之,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將經歷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的過渡。盡管有形資產是企業營運的基礎,但無形資產才是企業持續營運并使企業達到更高盈利水平的關鍵。
轉載自:走出去智庫(CGGT)
文 :道衡美評